China Finance Executive Council
服务热线:400-820-2536

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

  内容分类: 财务会计法 实 效 性:现行有效
  文    号:聊政发[2006]49号 发文机关:
  发文日期:2006-04-10 生效日期:2016-12-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聊城市“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已经2005年10月20日召开的第3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聊城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四月十日

  聊城市“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计划生育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保证 “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一是人口数量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自1992年以来,全市已连续14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十五”时期,全市累计节约出生计划7.7万人,较早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按70年代的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推算,自1970年以来,因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累计少出生人口300多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出生人口素质和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得到了逐步改善。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已降至6.0‰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10.6下降为2005年的104.3.三是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以来,全市合法生育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合格率等项工作质量指标均保持在95%以上,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稳定在1.5以下。四是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到2005年末,全市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达到33.4万户,其中有673个农村独女户家庭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报名终生只要一个孩子。晚婚晚育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早婚早育现象基本得以杜绝。
  概括“十五”取得的成功经验:一是把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作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二是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三是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两头,带中间,作为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把坚持强根固本,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保证;五是把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严峻挑战
  21世纪上半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我市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口素质总体不高,人口流动和迁移规模逐渐增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些都将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一)控制人口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
  由于人口基数大和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即使严格执行现行的生育政策,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进入“十一五”,由于受20世纪80~90年代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和国家《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后初婚人数增加的影响,我市将出现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据统计,1982~1992年,全市年平均出生人口近12万人,其中女性5.8万人。同时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也陆续进入婚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抬高。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将使出生率和出生人数明显增加。
  (二)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离正常范围。自90年代以来,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失衡,特别是二孩性别比持续偏离正常值。“五普”资料显示,聊城0~9岁组出生人口总性别比为119.7,高于全国和全省2.7和4.7个比值,且呈现出随孩次的增加出生人口性别比愈高的特点。按“五普”数据推算,全市0~9岁的儿童中男孩比女孩多4.7万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全市0~4岁组人口为121.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4%,比199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15~64岁组人口为378.6万人,占70.0%,比1990年上升了7.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2万人,占7.6%,比199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1990~2000年老年人口平均增长2.3%,是同期人口增速的3.3倍。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三)人口总体素质不高
  一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五普”数据显示,全市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9.74%,高于全省(7.46%)1.28个百分点;每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96人,比全省平均数少137人;二是人口健康素质不高。“五普”统计,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6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岁。同时,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和传染病发病人数也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亚健康人群也逐渐增多。
  (四)深化各项改革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挑战
  一是国家《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如何做好晚婚晚育和婚检工作;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如何合理界定和落实城乡居民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解决好计划生育增支减收的矛盾,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等,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五)工作中薄弱环节突出
  在农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每年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计划生育薄弱村。在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落实不到位,造成流动人口超生的现象逐渐增多,一些经济园区、新建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计划生育管理存有空档,部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计划生育法人责任制不落实,一些下岗职工、失业和无业人员及婚外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不到位等,这些薄弱环节都会影响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六)党政层面、部门层面以及计生干部对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程度有的还不到位
  一是基层有些党政领导不重视人口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认识不足,存有盲目乐观和松懈麻痹情绪,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没有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二是一些部门缺乏全局意识和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自觉性、主动性,甚至个别单位相互之间封闭信息、垄断资源、政策分割、相互挚肘的现象时有发生,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三是基层一些计生干部法制观念、业务素质、管理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想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都会制约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深入发展。

  三、全市“十一五”人口发展思路及预测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设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人口自身发展规律及特点,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因素预测法,对未来全市总人口及其变动的诸因素逐一进行了定量预测。根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市年均人口出生率需控制在14.00‰以内,期末人口总量不超过590万人,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控制在正常数值范围以内,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重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建立起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保障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不超过636万人,到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人口638万人即开始回落的目标。

  四、实施“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的应对和保障措施
  实施“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努力、社会各方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针,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一是坚持严格执行现行的生育政策,努力遏制违法生育;二是继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狠抓薄弱村帮促和特殊人群管理两大重点,进一步夯实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三块基石”,确保网底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三是进一步加大晚婚晚育引导力度,通过采取宣传教育、村民自治、政策激励等措施,调动广大青年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和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责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社区资源,消除管理盲点,实现计划生育无缝隙覆盖、无漏洞管理。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一是继续重视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服务,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改善各项服务,动员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把好优生第一道关。二是努力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做好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同时,逐步拓宽服务领域,广泛开展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疫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实施科教兴聊战略,把普遍提高人口受教育年限作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坚持综合施治,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一是各级通过普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逐级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依法加强对B超等医疗监测设备和相关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强化孕情随访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严厉打击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制定落实有利于女孩成长及其家庭生活、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五是强化齐抓共管,依法落实各相关部门在性别比综合治理中的职责,加强监督考核。六是继续坚持完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治理性别比的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对性别比严重偏高的单位实行重点监控、动态管理,力争使其尽快降至正常范围。
  (四)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重点研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断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险基金筹措机制,为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提前作好资金储备准备。其次,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提倡和鼓励家庭养老。第三,各级根据老龄化发展趋势,规划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集体和个人兴办养老事业,逐步建立起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按科学规律谋划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二是坚持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相互统一、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领导保障
  一是坚持党政两个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动摇,坚持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结果评价党委、政府工作实绩和主要领导政绩不动摇,坚持实行计划生育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离职审计、追踪奖惩不动摇,保证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横向协作配合和纵向垂直负责体系,督促相关部门增强国策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落实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三是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继续落实好当参谋、搞协调、抓落实的责任,努力把主管部门的建议变成领导的决策,把领导的决策变成全社会的具体行动。
  (七)进一步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和“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活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公益性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婚育观念;二是切实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计划生育干部的法制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人民主权观念、法律至上观念和职权法定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四是进一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八)制定完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治理
  一是继续依法落实好中央《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及优先、优惠政策,依法落实好农村计划生育夫妻技术服务免费政策。对于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独生子女家庭奖励和增发的退休金、补助费,坚持“费随税走”的原则,由各级财政拨出专款予以解决。二是从2006年起,全市普遍建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确保按照上级规定的奖励数额以“直通车”的形式定期发放到位。三是各级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和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导致困难的家庭给予一次性救助,建立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长效救助机制。四是进一步探索完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不断建立完善城乡低保、农村医保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制定并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方面的政策规定。
  (九)深化计划生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大力推行缺员社会招录制、空职竞争上岗制、任务目标责任制、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技术职称聘任制、干部任免协管制。逐步规范和创新人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重点抓好村级计生主任“乡聘、村用、县管档案、工资统筹发放”职业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推广。同时,在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练兵习武和“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争创育龄群众之家”活动。
  (十)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经费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市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新机制,逐年提高财政投入的总体水平。市级以2005年末人均1.5元为基数,按每年平均15%的速度递增;县、乡的经费投入分别以2005年人均10元和12元为基数,按每年12%的速度进行递增,在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必需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基础上,适应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的需要,围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加大对宣传教育、落实奖扶政策和免费技术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方面的投入。

友情链接: 御财府 L-councli 上海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

Copyright © 2008-2024 协同共享企业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Finance Executive Council (F-Council)为协同共享企业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服务品牌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15031503号-1


   FCouncil

   御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