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地方税务局转发省局《关于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进一步深化发票改革的通知》的通知 |
|
|
内容分类: 税务 |
实 效 性:现行有效 |
|
文 号:泰地税函[2006]31号 |
发文机关:科学技术部 |
|
发文日期:2006-04-20 |
生效日期:2016-12-11 |
各县、市地税局,各直属单位、派出机构,机关有关科室:
现将省局《关于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进一步深化发票改革的通知》(鲁地税函[2006]46号)转发给你们,结合贯彻落实省、市地税局长会议精神,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大对发票使用的管理力度
(一)规范发票开具
各级税务机关在继续做好发票领购、缴销的同时,应重点转向规范纳税人的发票使用情况,特别是发票的规范开具、逐笔开具。一是机打发票付款单位一栏要手工填写或实现机器打印名称。二是定额发票的付款单位以及开票日期两栏务必填写清楚。对违反上述两种情况被举报查实的,视金额大小给予处罚,绝不手软。三是对自开、代开的货运发票,务必按照省局鲁地税函[2005]8号文件要求如实填写,如:货物重量(数量)、单价、里程以及备注栏的起运地、达到地、承运车辆等信息。各级要宣传好发票制度,对纳税人加强辅导,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对被举报业户和不能正确使用发票的进行重点监管。
(二)严厉打击制假、贩假、用假行为
各级税务机关要联合公安机关,继续严厉打击制造、贩卖假发票的犯罪行为,选择典型案例重点曝光,震慑不法犯罪分子。对使用假发票的业户,加大处罚力度,最低处5000元以上的罚款。
为遏制假发票泛滥的趋势,省局近期将组织发票换版,各级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三)监控临界点业户发票使用
各级要对实行核定征收的业户加强管理,研究发票监控的措施,重点是临界点业户,也就是月营业额临近起征点的业户。各级税务机关要通过实际调查和了解发票用量,强化日常监控,营业额一旦超过5000元,立即恢复征税,做到“免税”不“免管”。
二、组织发票管理自查
今年省局确立的重点是发票领用、保管、发售和代开情况检查。为进一步深化发票内部管理,市局决定组织一次发票管理自查活动。检查时间是2005年和今年1-4月份。各单位要拿出实施方案,利用5月份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帐实不符,发票丢失、被盗问题,是否按照核定税种、数量发售发票,代开发票的各类资料是否齐全,代开发票是否足额缴税,是否存在利用代开发票变相引税的问题,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价格公示,货运代开发票的开具是否规范等。各单位实施方案和自查情况,分别于5月9日前和6月9日前报送市局征管科。下半年,市局将适时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发票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三、搞好发票数据比对分析
一是对重点行业,搞好调查摸底,为全省统一推广税控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省局今年要启动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工作,各单位要按照省局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对本单位现用的税控产品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分析比对现有的数据。对于已经安装税控装置的纳税人,基层税务机关一要严格按照规定,定期采集数据;二要将采集的数据作为对纳税人计税的主要依据;三要将采集的数据与纳税人的定额核定情况、申报数据进行比对。主要监控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把每个季度发票数据与纳税定额比对,超过20%的要重新核定纳税额。下一步,市局准备开发应用税控数据比对分析软件,利用软件比对相关数据,发现纳税人异常或疑点,实现自动预警功能,提醒主管税务机关或税收管理员及时处理。
四、强化景点门票和小额发票的管理
(一)景点门票
近年来,泰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比较大,形成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景点。但是相当一部分景点的门票没有纳入管理,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下一步对泰安辖区内的各旅游景点,尤其是泰山周边景点门票要逐步统一纳入监管范围。各县局要结合“五?一”黄金周,搞好本辖区旅游景点的调查摸底,于5月20日前将景点情况和加强管理的措施报送市局,争取年内逐步纳入监管。此项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望各单位务必引起重视。
(二)小额发票
去年,省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启用了停车洗车、文印服务和理发洗浴等小额定额发票。从全市范围看,上述行业发票使用量很小,多数经营业户没有领取过发票。同时,省局重点工作规定,“营业税纳税人未使用地税发票的,每发现一户扣1分”。因此,各级要充分重视小额发票的使用管理,督促纳税人领用发票。
五、发票工本费管理
一是要统一使用省财政厅监制的财政票据。原来的《统一收款收据》要全部停止使用,各级现存的空白《统一收款收据》上交县局,统一登记,统一封存。对已经使用的,存根也要统一在存放县局备查。
二是严格按照省局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发票工本费。从3、4月份来看,多数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办理。但是也有部分单位,动作迟缓,征管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力,数据不准确。各级要本着对单位、对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工本费的统计、上缴工作。将来哪个单位、哪个岗位出了问题,被上级税务机关或审计部门发现,市局将严肃处理。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